近期區塊鏈世界有許多令人興奮的敘事正在發生,相比於前幾次的牛熊市,這次多了大型機構的參與、法律條文的制定(合規),以及虛實世界資產的融合(RWA)等議題的討論。也許某種程度也是在替整體區塊鏈產業打下更穩固的基本面。儘管這些敘事意味著財富自由的機會,追隨著些話題以及風潮上的應用也令人十分興奮,但作為一個軟體工程師,只跟風 buzz words 難免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應該要能從更根本、底層的技術角度理解並切入整個區塊鏈產業。
目前大部分的 dApps 與 FinTech 相關的應用都建構於以太坊或者是 evm-compatible 的區塊鏈(如 Polygon、Solana 等)上。隨著越來越多人在鏈上交易,在鏈上開發各項 dApps 應用,以太坊主網(Ethereum mainnet)逐漸不敷使用,不論是高昂的手續費(Gas Fee)、壅塞的以太坊網路,或者是不夠快的每秒交易次數,這些都是從以太坊 2014 年啟用至今持續被各家公司、從業人員所討論以及想要被解決的問題。
本次挑戰賽系列文「以太坊擴容之路:從 Layer 1 到 Layer 2 的技術全攻略」,將會帶大家先理解以太坊針對容量方面的設計與限制,再依序介紹各種 L1、L2 的擴容解決方案。
此外,這次系列文也想作為自己對以太坊擴容這個領域的比較深入的研究筆記。
本次系列文學習脈絡主要希望跟著以太坊的發展安排,安排如下:
另外,以下是幾個這次系列文預計介紹的內容,除了名詞與概念的介紹外,也預計會適度帶入一些相關的實作。
我是 Nick,是個準備口試畢業的 CS 碩士生。過去主要背景是網頁前後端開發、DevOps,碩論做 GenAI,碩班修了區塊鏈相關課程後誤打誤撞進入了區塊鏈產業。目前還在積極接觸相關活動,學習區塊鏈世界的各項技術、金融的相關知識。